日常中乏味的一面:Beat Cop

本篇文章於2017年5月3日在Indienova發佈
https://www.indienova.com/indie-game-review/beat-cop/


Beat Cop是一種負責固定留守特定街區的巡邏警察,因為經常佇留在相同街道,久而久之便成為警方與當地百姓親近的溝通管道,這也是玩家在這款遊戲扮演的主角,一位原先是刑警因為被掛上偷竊議員鑽石的嫌疑,爾後被派到紐約市布魯克林區擔任巡邏警察,展開那段1980年代的巡邏時光。
(Image 1. 1980年代布魯克林區巡邏警察,截圖取自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3/04/130416-brooklyn-neighborhood-new-york-80s-immigration-pictures-photographs/)

美國1980年代是一個怎麼樣的環境呢,美國總統雷根採取擴張性經濟開放策略後,冷戰告終,經濟起飛帶動一切物質慾望與自由蓬勃的社會,迪斯可和Hip-pop持續地熱燒每間Pub和大街上,以及彩色電視機中的肥皂劇。而布魯克林區當時已是一個歷史悠久且族群多元繁雜的移民區,當時治安並不好,不是因為是作為當時第三大黑人族群棲息地,移民戶抱著美國夢而來的落空,普遍窮困才是導致當地犯罪猖獗的原因。
(Image 2. 1980年代布魯克林區社區聚會,截圖取自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3/04/130416-brooklyn-neighborhood-new-york-80s-immigration-pictures-photographs/)

然而這些歷史事實都不是這款遊戲要傳達的,在一開場就像電影星際大戰一樣給觀眾一大串字幕介紹遊戲背景:「向1980年代警劇那種好人打壞人奪得美人歸致敬,這不是一個1980年代紐約的史實記錄。所以放鬆,別太認真。」依照遊戲製作者所講的,遊戲應該有著刺激歷險的英雄故事,雖然不比高譚市的蝙蝠俠Batman厲害,但起碼應該會是一個挺爽快的體驗。實則不然,你就真的只是一位巡邏警察,你甚至不能隨意掏槍質詢可疑份子。其實沒什麼不好的,但給人的感覺就像明明介紹會是GTA那樣爽快的遊戲卻只是一個盡守本份不能犯錯的小員工。
(Image 3. Beat Cop遊戲畫面,截圖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這款遊戲不論是畫面或互動性都非常狹隘,主畫面可以說只有兩個,在警局或街道。就警局來說,只是一個憑藉點擊度過劇情的流程,而這個劇情上演的只佔畫面右側的一格,中央和左半部格子並沒有在每天產生太大的變化,甚至上半部和下半部都利用黑幕遮掩街景來暗示主角位於室內場景的作法,又都讓整個畫面更加單調。
(Image 4. Beat Cop遊戲畫面,截圖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街道畫面應該可以說是玩家唯一互動最多的場景,如上述所說主角是一位區域巡邏警察,所以玩家每天都要按部就班地執行上級指派的任務;開單吊車,排除替民眾不定時抓小偷和跑腿外,這幾乎是主要的工作職責。
(Image 5. Beat Cop遊戲畫面,截圖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如果只論這個開罰單的互動,不得不說真的是太像似Paper, please,一樣都是素面灰色調面板,逐漸地新增繁複驗證手段(車燈、胎紋、停車期限),審核完都要簽章核可單據,錯誤也都要在每天結算時扣錢。
(Image 6. Beat Cop遊戲畫面,合併三張截圖來自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此外Paper, please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廣播下一位和蓋章的音效都是有助於擬真的要素,儘管它和Beat Cop同樣在版面設計上都非常侷限,可是Paper, please優秀的地方在於,它的排版非常有條理簡約,同樣都是固定主畫面,但卻在微小細節上產生天大的差異,比方說遊戲中的柵欄不僅分割人群和後方警衛,也同時劃分著審查員和過境者的窗口,每個人物臉譜也都很有特色,甚至還會有一些個別人物的獨特故事,雖然在Beat Cop裡頭的民眾也會在主角開罰單後主動互動,但都是同樣的言語導向接受賄賂與否。
(Image 7. Paper, please遊戲畫面,截圖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回到同樣的一條街上,Beat Cop乏味的互動模式仍然顯現在其他方面,玩家在遊戲中是可以進入其他空間,也就是幾間小店內參觀,可是玩家並不能隨意瀏覽室內(只佔十分之一左右的畫面也沒麼太多細節),一進門便是強迫性的NPC對話,但要不是觸發新劇情,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言詞,又或者有些空間只會給予主角兩個選擇:接受或拒絕,沒有其他餘地。
(Image 8. Beat Cop遊戲畫面,截圖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值得一提的是Rock, Paper, Shotgun評論認為Beat Cop使用許多刻板印象和帶有歧視的人物形象,乍看之下是呼應當時警方腐敗、性別與種族歧視的寫照,但其實更像是一種為了好玩而來的目的,黑人有著完全黑的膚色(很少黑人膚色會跟頭髮顏色如此接近),但卻很少敢講出當時常見的「nigger」用語。更重要的是一個遊戲在現今已經知道的過去錯誤,仍然選擇採用過去那種負面形象,為何卻沒有任何後果要承擔。
(Image 9. Beat Cop遊戲畫面,截圖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Beat Cop由車輛、人群以及建築所規劃的街景採用繽紛明亮的色調,它的像素拼貼也算是相當精細,但在視覺悅目下,內容和互動方式都相對單調無趣,甚至久而久之,玩家也注意到場景其實也很單一化,說實在如果能夠選擇,我還真想回到一開頭繼續回看那段短暫的MTV節目跳唱秀。
(Image 10. Beat Cop遊戲畫面,截圖取自筆者遊玩畫面)

本文參考資料:
Beat Cop
http://www.urbandictionary.com/define.php?term=Beat%20Cop
Wot I Think: Beat Cop by John Walker
https://www.rockpapershotgun.com/2017/03/28/beat-cop-review/
beatcopgame
http://beatcopgame.com/#description
Parking met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king_meter
Picture Archive: 1980s Brooklyn - Latest Stories - National Geographic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3/04/130416-brooklyn-neighborhood-new-york-80s-immigration-pictures-photographs/
Demographics of Brookly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graphics_of_Brooklyn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對像素遊戲的一點點心得

大安排骨飯,106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238號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