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影像評論」標籤的文章

《我們與惡的距離》貧乏的運鏡表現(發佈於Medium)

從這篇開始,我將會轉換寫作平台至Medium。 https://medium.com/whiteblack 過去的文章也會一併轉移至Medium。

《大佛普拉斯》中的小確幸與及其不滿

圖片
2017年由黃信堯導演與鍾孟宏攝影的《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集結台灣近代電影史影響的作品,它對於很多時事關注甚至滑稽已經是現在台灣商業電影不可或缺的詼諧要素。只可惜的是「幹」字已經沒有《悲情城市》中陳松勇渾厚粗的訐譙,失去那種真正不滿的味道,從豬哥亮過世後,我也再也沒有看到有人能將粗話說得如此有個性,反倒是像2010年《艋舺》中的膚淺語氣越來越常見了:「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 圖1. 截圖取自筆者於2018年2月20日在中華MOD觀看的《大佛普拉斯》 從1989年侯孝賢《悲情城市》為代表的台灣新電影浪潮開始,除了開始主要運用中文以外的閩南語(台語)與日語/客家語等其他語系作為表述的聲音,同時走出楊德昌與王童等人的國民政府遷台的眷村題材故事外,引入法國新浪潮的長鏡頭也提供足夠長的時間記錄小人物所在台灣歷史環境背景。到了1994年陳玉勳《熱帶魚》並沒有捨棄掉過去擅用主角獨白,更進一步賦予台灣魔幻寫實的聯想趣味,一直到2008年魏德聖《海角七號》成為台灣商業電影連結在地文化的口語調侃與政商社會諷刺趣味的集大成者,往後在台灣上映電影不管是賀歲片或熱門強檔國片都依循著此類敘事方式,但是2003年戴立忍《不能沒有你》和2010年莊益增《牽阮的手》仍然以非常獨特的風格在非商業電影中持續發展,乃至於2015年林靖傑《愛琳娜》儘管符合商業主流的通俗表現,卻也包含著不少關懷弱勢進而批判社會的議題。 圖2. 截圖取自筆者於2018年2月20日在中華MOD觀看的《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片名藉由渺小的「+」字號暗指現代科技瞬息萬變日益更新的型號,表面聲稱強化改良的技術,實際上卻往往是毫無重大變革的普拉斯版本,光是在題名上就已經預示整部片充滿對於社會潮流的嘲諷態度。 圖3. 截圖取自筆者於2018年2月20日在中華MOD觀看的《大佛普拉斯》 一般對於時事批評的台灣電影會有兩種路線,一種是作為貼近商業電影以娛樂參與這場荒謬人生的大眾,另一種是嚴謹地指出問題點甚至提出解決方案,被看成是不主流不歡樂的「記錄片」。《大佛普拉斯》與《愛琳娜》很相近,選擇增加票房收入的娛樂詼諧,但同時又很淺白地點出人們無奈的現況,它的這些「笑點」作為次要是合適的,問題是它的主旨敘述流程毫無章法,就像拿一支蚊拍想要打死荒郊野外的所有蚊子。 圖4. 截圖取自筆者...

破冰 電影

「破冰」電影簡介告訴我們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獻禮片,是中國大陸獨有的電影類型,是為國慶而準備,類似於賀歲片,但特別是描繪功績成就來讚揚執政黨的共產思想。 這部電影之所以來值得加以討論的原因是,它不像一般政治宣傳或偉人類型電影,往往是單一面相且是大家所認同的積極成功面向去描述故事,從一個起初辛苦到最終成功的單一軸向發展劇情,然後在片尾透過字幕與照片告知觀者這個故事的真實人物如今發展如何。 在「破冰」整部電影中,由兒子所口述對於父親與家庭關係的畫外音格外重要,讓這部電影除了其政治意圖,與作為記載偉人事蹟之外,延伸發展許多個人物心理寫照,當然已經不少電影透過多個人物性格來豐富劇情,凸顯主角的重要性,但這部電影卻不是透過人物群像來舖成主角的偉大。 電影中有跟隨這位主角人物教練的滑冰選手,在年輕時備受期待,因為怕未來沒成就、離家來回路途遙遠,一直想放棄,教練一直幫助她,卻因為一時在比賽中失利,長大後再也無法朝向小時候期望的志向,而坐落在小鎮中當助理教練。而有一位已老年的滑冰選手在醫院裡當清潔工埋怨教練是一個騙子,可也有一位一樣在當清潔工的滑冰選手卻表示和教練學習的那一段時間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陰。在這部電影中,成功地以寫實主義的方式,描述了許許多多的人生故事。 其中最核心的故事是教練自己如何和妻子與兒子的相處關係,很明顯是一個典型工作志向優先,而拋妻棄子的父親形象,這些描述通常會被電影刻意簡略或者特別強調事業的光榮成就,遮掩這些人們不知道的生活問題。 我特別喜歡導演策劃教練為了學生而去買菜討價還價的過程,老闆知道他是栽培世界冠軍的教練,但對他來說,這些事情只有在一定時候是值得高興的,也就是不關乎他個人利益時。 因此這部電影之所以值得觀看,在於它不只講「正面」,把「反面」也講得很透徹,不會讓觀者只看到單一面向。 這對仍尚未實現理想的觀者來說,是非常衝擊的,因為我們可以選擇和教練一樣,努力實踐志向,對他來說,這些選手都是他親生的孩子,也可以好好的照顧自己家庭,讓兒子能有父親陪伴的時光。 人生和電影不一樣的是,一輩子只能走一回,不論如何拐彎,終究都只是一條路線,如何選擇和別人怎麼看自己,都是自己能決定的。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123961/ http://baike.baidu.com/vi...

少年煩惱的電影史與少年收容所(2013)

本篇文章於2014-03-12 10:57:40在樂多日誌撰寫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585269/ 基本上,這是我第一篇在豆瓣寫的評論。      評價是一種很兩極化的事情,但若是硬要作為觀影時的考量,勢必要仔細慎選,這部電影我給予「還行」,也就是所謂的三顆星來說,在多數人來說,是會以為我認為這部電影感到普通,或可能是還要更差勁些,但對我而言,這三顆星不能說明這部電影的優缺點,而是它對我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有多深刻而評定的。      我想已經有很多人已經以「自我救贖」、「逃避過去」等命題來論述,因此我將以我所認知的一些「談論孩子/青少年」電影來敘述這部電影的特質。      首先要從較早在電影中,使用這個收容所場域的概念來提,便是一般皆知的經典作品「飛躍杜鵑窩」 (1975),當時這部電影傳達出一種,為了使人們改良改善而所處的一個封閉性空間的質疑。在這個精神病院中,主角從瘋狂(假性的發瘋),到呆滯(真確的發瘋)的一個轉變過程,令另一個最終歸屬於野外長大的酋長終於覺醒,逃離這個人們一直以為是溫暖的「鳥窩」。      因此在往後的電影發展,我們都可看到這種為了某種人類改良目的而造的緊閉空間,無非都無法控制住肉身以外的心靈。而這種心靈相對於成人來說,青少年是最具有令外人感到最危險的心靈。成人可能因為某種因素而有各種不尋常的想法,試圖輕生、逃避、偽裝等,但青少年擁有更多的是,瞬間的爆發性情緒,這是基於他們都還未受過完全的入世社會的洗禮,能夠比起很多成人,來得更主張自己的需求。      青少年也因此從最初以成人為主體去反應人們的心態,到縮小範圍至,青少年成為了很多電影的主題,而這些電影能夠傳達出與成人情感上很不一樣的情緒表現,近年來的「壁花少年」(2012)便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表現多樣性的少年煩惱,而非單一的維特煩惱,也終於不再是過去從1999年以來,「美國派系列」僅僅是淺白地只認為青少年的煩惱總是只有性的好奇疑惑,更何況那是絲毫沒有以女性的角度來考慮的內容。      當然據我觀影的經驗來看,也是相當早就有以大人的角度(成年的導演)關注到   少年情感上的議題,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一直都有相似的主題表現。其中也含括很多針對特殊案例所衍生成的故事劇...

我想談談些什麼──奧斯卡的一天 Fruitvale Station (2013)

本篇文章於2014-01-24 10:59:53在樂多日誌撰寫 先不提電影內容,Fruitvale Station的名稱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台灣翻譯為奧斯卡的一天(理由可能是劇情主要是描述主角Oscar Grant的24小時所進行的活動),而大陸則照字面原翻成弗魯特韋爾車站,甚至還有看到水果谷這種離奇的譯名。 如果依循著電影的內容看完,簡單來說的確是主角Oscar在24小時內所發生的事情,因此若回來看英文名稱,會發現身兼導演編劇的Ryan其實是意圖想以劇情尾端的這個捷運站所發生的事件為主軸,但內容比例上,可分成六七成描述事件未發生前,Oscar的為人舉止與平常生活事物,到了事件發生到收尾時,僅佔了片長的三四成而已,由於這樣的關係,觀者似乎會在劇情前半段很完善的瞭解主角的一切,等待著「車站」的到來,或者任何有緊張關鍵的高潮點出現。 在這邊也許會有人解讀為導演是故意安排類似紀錄片,少用特效的方式,緩慢地鋪成一個有家庭小孩且準備要結婚的小人物生活故事。儘管有經濟壓力,但仍堅強地過活,卻在劇情尾端時引爆事件,使觀者感到錯愕與驚恐,電影很快地就隨著主角的死亡而結束,而這種敘述手法會使得這個事件的細節過分放大,不但能讓觀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焦點上,且會相當難以置信和大家一樣的平凡人會如此的死亡,是否我們在現實中也可能會這樣?藉此達到導演的目的,注意到種族歧視與警察威權統治,對於社會感到動盪不安。(進而連結到政府與白人社會的恐慌不滿) 我並不否定這種詮釋是不合邏輯的,反而認定導演是帶有一種很強烈地主觀性來主導著觀者的思維。如John Berger在《另一種影像敘事》提及:「照片本身並不能說謊,同樣的,也不能訴說事實。或者更確切地說,照片自身能夠訴說並捍衛的真實,是一個被侷限的真實。」(Another way of telling,張世倫譯,三言社出版,2007年。)因此即便導演試圖透過影像還原真實事件的原樣,但這個真實明顯地已經不再是客觀如實的,而是有一種憐憫的情懷在其中,真相早已不存在。我們所看到的畫面,絕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真實拷貝,而是一個導演精心安排的另一個畫面。 如今的資本社會,早已慣用媒體影像來籠絡群眾,藉由影像的真實性(虛假的)來達到一定的影響力,想想看一段影片放置在網路社群上,畫面中可能有的意義勢必會受到某些特定人士的言語引導出來,而...

2010年電影《布丁武士》:我們看的究竟是布丁 還是 武士道

本篇文章於2012-09-21 23:42:50在豆瓣電影撰寫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591772/  第一次碰到這部電影時,我如往常一樣用快轉跳段的方式將這部影片很快速地帶過,並草率地評斷為溫馨感人的影片。   第二次遇上它時,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在電視機前轉播到。當時有閒暇時間,便耐心地專心觀看。   從中村义洋導演以往所拍攝的電影中,不難看出他選擇題材的特殊性,造就他一種獨特風格,影片往往是喜劇,但是卻似乎帶有著一些感人的譬喻。   雖然主題標明著布丁,但從劇情上看來,即便結局呈現出發明布丁的歷史意義,或者一個有傳奇故事的人物,電影隱含的意義並不在此。   中岛安兵卫武士雖然來到現代,但是不回到原來的過去,在科學證據和時間正當性又說不過去。因此正當與游佐弘子發生微妙的感情時,導演給予了一場吻戲。而安兵卫卻十分冷靜地回到過去。這其實是有點不合人情。   但再仔細去思考導演拍攝的想法時,似乎能夠理解這樣的作法。導演可能是把6岁的友也作為中心,並把武士道的精神傳授給他,一個生為男兒必須擔當的責任。   因此結局看來是十分倉皇的收尾,沒將安兵卫和游佐弘子的感情作為完美的結束。   可惜但是仍是一部值得觀看的佳作。這也是我給予四顆星的來由。                         旁觀者Whiteblack 撰

Funny People 亞當·山德勒 的人生劇(草稿)

本篇草稿於2009-12-06 20:21:11在樂多日誌撰寫 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2156d297.jpg       台灣不久也會上市的Funny People (命運好好笑) ,這是我聽過翻譯最好笑的名字了. 亞當·山德勒想表達的可能就這樣被抹煞掉了. 有著當紅的喜劇新將塞斯˙羅根Seth Rogen在旁敘述他的人生故事是再好不過的.       劇情大概是這樣的:    事業成功廣受歡迎的喜劇演員喬治西蒙斯(亞當桑德勒 Adam Sandler 飾)發現自己身患白血病,決定趁有生之年重返單口笑話表演舞台。在一次表演中喬治結識了單口笑話表演愛好者艾拉(塞斯羅根 Seth Rogen 飾)。窮困潦倒的艾拉一直夢想成為一名職業單口笑話演員,付不起房租的他一直借住朋友電視演員馬克(詹森舒瓦茲曼 Jason Schwartzman 飾)的客廳,同住的還有單口笑話表演愛好者利奧(喬納希爾 Jonah Hill 飾)。艾拉被喬治雇傭成為私人助理,說服喬治將患病消息通家人與前未婚妻勞拉(萊斯利曼恩 Leslie Mann 飾)。喬治的白血病在新型實驗藥物的作用下得到控制,驚喜的他與艾拉前往舊金山表演,在城北馬林縣家勞拉家中二人舊情復燃。但勞拉的丈夫克拉克(埃裡克巴納 Eric Bana 飾)此時突然返家,一切變得尷尬又糟糕……          心得:如果沒有看過亞當·山德勒的作品或沒到維基百科搜尋一下他的背景可能不了解他真正要表達什麼,難道只是一部又要被負評的影片嗎?      亞當·山德勒從出道到現在一直都是以喜劇聞名,出為喜劇,終為喜劇.  很像是金凱瑞(Yes man 再度演出他的身價) 這樣實力派喜劇演員一樣.  可是在台上是講笑話給別人聽,在台下人生卻完全的悲哀.    影片一開始一個模糊的男子(我以為是恐怖份子在宣示的影片=.=) 打電話惡作劇. 隨機切換到人見人愛的喜劇明星. 他的一生好像就是個活喜劇, 給別人看也給自己看笑話.  再影片中的每一個上台演出對話中都顯示主角

山丘之王 King of the Hill (草稿)

本篇草稿於2008-05-31 21:37:07在樂多日誌撰寫 算是冷門片,但劇情不錯  從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少之又少,沒有什麼人對於這部影片發表感言心得,反而找到什麼魔獸之類的(山丘之王好像是什麼怪物吧),片子內容大概的提一下。描述的是ㄧ個小男孩度過經歷很多事情 相關介紹: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1993/KingOfTheHill/KingOfTheHill.html

韓國-電影-荷爾蒙(草稿)

本篇草稿於2008-08-07 17:54:08在樂多日誌撰寫 我想第一次看韓片,就深深被感動到的肯定是這部.   愛情真的是讓人甜蜜卻又會使人刺痛的東西.   

教父 and 無間道 (草稿)

本篇草稿於2008-07-08 17:07:53在樂多日誌撰寫 創造 ㄧ個 黑色企業...偉大風雲   我對拍攝黑幫家族風雲這類影片滿有極大興趣的。   這兩系列教父[1。2。3],無間道[1。2。3]   是我最感興趣也是一看再看不膩的。   他們都拍了三級作最後結尾。   實際上他們還是不斷的繼續往下發展,只是這段故事較令人精彩罷了。   他們兩之間比較來看,真的很相似。   一個是在義大利的西西里的,一個是在香港   年代似乎也有差一段。   教父出現的時間比較早,交通工具也是屬於早期的蒸汽車之多。   服裝也是偏像戴黑高帽,穿黑西裝,拿的是左輪手槍和烏玆風衝鋒槍較多。   無間道出現較晚,車子就跟現在差不多,服裝隨便搭的,武器是小型手槍較多。   教父感覺上比較像是在敘述一個家族事業開創的經過,無間道反而是與警察對峙和對於黑幫之間信賴感的劇情。   無間道緊張刺激的地方也是各方都互派間碟到對岸去。

充氣娃娃之戀 Lars and the Real Girl

本篇文章於2008-05-07 21:43:25在樂多日誌撰寫 嗯...溫馨片   當你看完這部影片時,我發現住在亞洲的另一個好處,將影片的名稱會因內容而和原本的英文意思不同。這樣反而讓我們更了解此片的一些要點。光看英文名還以為Lars 和真實的女孩 ?    Lars的個性說是因為小時候家庭因素造成,或者沒太多人關心他也對.   他的個性就很像現在所說的御宅族,面對於人們,互動總是特別笨拙,不多語,儘可能迴避人群。   但是他是很孤單的,卻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這個問題。   因為同事的一些事情,他偶然發現了充氣娃娃是最適合他的了。   充氣娃娃不會太多話,也不會像人們一樣互相擁抱[對Lars來說,那感覺很不舒服],並且他可以和它自由對談,即使說錯話也沒關係.   ㄧ開始我也和Lars的兄長和他的妻子一樣,對於他的表現快要瘋掉,認為他已經病了.   他的主治醫生讓我了解到,那其實不是病,只是要他自己去克服這個問題。   Lars漸漸知道充氣娃娃不能滿足他所想要的,他還是感到孤獨,他看到一個滿心儀的對象,她會笑會說話會哭.  Lars安排充氣娃娃的ㄧ生結束了,Lars想通了,他應該要去追求心儀的對象.   我的感覺是或許這是有點過度了一點。 但現實中說不定也有真實的例子。好好照顧自己身邊的人吧!偶爾噓寒問暖一下。說不定別人心中因你而燃起希望。 介紹網站: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len60805564 http://www.truemovie.com/2007moviedata/LarsandtheRealGirl.htm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7/LarsAndTheRealGirl/LarsAndTheRealGirl.html 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94b9f5c8.jpg

Peaceful Warrior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本篇文章於2008-04-20 19:28:10在樂多日誌撰寫          追尋的目標時是否有想過過程是什麼?   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課題了   主角丹是一位體操選手,最大的目標就是勇奪奧運金牌   不停的鍛鍊自我,訓練各式技巧。   生活燦爛,有酒,有煙,有女人   功課好,家庭富裕   這些都是人人想要的卻都發生在他身上   可是當他遇上了蘇格拉底之後,ㄧ切都改變了。   它讓丹思考生活的意義,有時一個問題讓丹深思一整夜   我覺得蘇格拉底教會了丹,也同時教會了我   活在當下,此時此刻,每ㄧ分每一秒。   洗澡時是否感受過水的落下聲,水碰到你的感覺。   讀書時是否真的融入到文字哩,感受歷史的過程,宇宙的奧妙,生態的奇妙。   在你聽音樂時,是否聽的出每ㄧ種樂器伴奏,歌詞的意義,歌聲的美妙。   在你運動時,是否將每ㄧ個動作認真做起。   在丹 車禍後,又再度激起做體操的活力,蘇格拉底告訴他,一個鬥士是要堅持自己的興趣。   他再度練習,可是他卻因為教練認為他已經受傷了,再也不能比賽為由,受挫,不想做體操了。 蘇格拉底告訴他,體操和比賽有何關係,丹和很多人都一樣的回答了他,體操是爲了最後奪冠軍,獎牌為目標。 蘇格拉底回答了他 過程,你有曾想過嗎?   蘇格拉底帶丹爬了約三個小時長的山路,到頂端後,蘇格拉底給他看的只是底下一個小石子,丹很生氣,也很失望自己花了那麼久時間,卻只爲了這個,蘇格拉底告訴他,你在爬山路的過程有何感想,最後丹終於領悟到過程才是讓他最開心的,他看到了很多,想了很多,反倒是目標不是這麼重要了。   最後當他已經領悟到一切時,他再度去比賽了,而他以最精湛的技術表現了,扎扎實實,此時此刻,不想要奧運的比賽資格,冠軍,這些目標, 努力的做好現在的每ㄧ個動作,每ㄧ個環節。   只有這樣,才能讓人表現最好。   我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這樣子的,有一點類似。   我讓我的生活步調慢一點,體會生活,就像是一段旅程。   生活其實沒這麼困難嘛!   深呼吸,活在當下,就是這樣子。 另一個感想:http://blog.roodo.com/kentingboy/archives/4473095....

American Pie(美國派系列) (草稿)

本篇文章於2008-04-05 17:37:15在樂多日誌撰寫 瘋狂的校園電影.....      我最近在看美國派系列,目前為止已經出到第6集了   如果不論及續集的劇情如何,他是一部能讓人開懷大笑,又含著蓋著性和愛情的探討   前三集是我最受推崇的!   大要如下:四個高中生吉姆(Jim)、凱文(Kevin)、芬奇(Finch)和歐滋(Oz)約好在畢業舞會當晚要告別他們的處男生涯。雖然他們用盡各種辦法,而舞會裡也有一大堆〝甜姐兒〞待其誘惑,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壘得分〞卻比他們想像中困難多了…   我滿喜歡Jim這個角色的,敦厚老實,外向內向都各一半。  

馬爾梅第戰役1944

本篇文章於2008-03-31 20:55:50在樂多日誌撰寫  馬爾梅第戰役1944 。。。。。。。。。     我滿喜歡看戰爭片的   尤其是重新拍成電影的。   聲音效果,畫面效果真的很棒   偷襲珍珠港,諾曼第大空降,來自硫磺島的ㄧ封信.....   這些片子往往都有很感人的ㄧ面   戰士挺身爲隊友而死,受傷會扶著隊友帶他活著離開,死也不放棄完成任務。。。   我在這部影片[馬爾梅第戰役1944 ]看到的意義更多。   先來稍微敘述一下劇情:1994年,四名美國士兵幸運地從馬爾梅地大屠殺存活下來。他們憑藉著身上唯一的武器,在樹林間拯救了英國飛行員歐伯倫溫雷。然後,靠著歐伯倫在飛機上得到的資訊,他們接著去營救盟軍營地裡遭受德軍攻擊的一大群盟軍。在行進的過程中,每個士兵心裡爆發了一個又一個衝突...   當然這只是大簡介,裡面的意涵實在是很實在。   這是一些真實的歷史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Tako-Lee/article?mid=575   這是一個寫的內容還不錯,有表達出涵義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tako7636/article?mid=2736&prev=2929&next=2576&l=f&fid=16 <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tr><td><div class="pict"><a href="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3d38a727.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3d38a727_s.jpg" width="160" height="225" border="0" alt="馬爾梅第戰役1944   2" hspace="5" class="p...

北國性騷擾

本篇文章於2008-03-08 14:27:41在樂多日誌撰寫 性騷擾防治法真的來的有點晚.... <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tr><td><div class="pict"><a href="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7934b5da.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7934b5da_s.jpg" width="460" height="494" border="0" alt="North country 2" hspace="5" class="pict" align="left"></a></div><br></td><td><div class="pict"><a href="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686449d4.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log.roodo.com/remarkable_life/686449d4_s.jpg" width="550" height="815" border="0" alt="North country 1" hspace="5" class="pict" align="left"></a></div><br></td></tr></table>   我...

斷背山

本篇文章於2007-06-30 00:03:59在樂多日誌撰寫 斷背山.. 老實說這部片子真的讓我覺得李安導演太優秀了! 一般來說對於現在尚未非常open的國家而言,同性戀不是非常受人認同的,也會有異樣的眼光看待, 但是這部片子拍的很溫馨,很內斂,看過之後都會有看愛情片感動的心情 為什麼他們就不能有這種情感存在? 性別真的有那麼重要了嗎? 我想還是要看大家用什麼樣的看法去看待吧! 在劇情當中他們在山中趕羊,野炊,戲水,也漸漸培養出一種情感 淡淡的吉他聲也使影片充滿著野外的開闊感 不會感到煩躁,無聊,噁心. 這也是這部片子得獎的原因吧~ 他們雖然各自有家庭,但也不會去影響對方的生活,這也是人生中需要去放的開的地方,到最後即使有一方已故了,另一方還是堅持著他們的理想,繼續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