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我評民視節目《臺灣吧 - Taiwan Bar》與快速文化的問題

上個禮拜五開始,我阿嬤照常準時收看民視晚間新聞與連續劇,就在七點半時,卻沒有一樣播放《實習醫生鬥格》,反而是一個由三貝德升學王贊助播出的《臺灣吧》。阿嬤起初還以為我偷換她的節目,原來是該時段的節目內容已經更換了,我在這個機緣下和阿嬤一同觀看部分片段後,對於這個節目有感而發。 《臺灣吧》這個節目起初是在Youtube上放映,除了全程以動畫錄製外,也有其他表現形式拍攝有關知識科普或推廣教育的內容。我就目前在民視上放映的是以動畫描述台灣歷史的內容來作評論。首先姑且不考慮到臺灣吧為何選擇民視而非有以電視頻道中較客觀且啟發性高的公視為放映平台,這兩個頻道的受眾群也有明顯的差別,公視的受眾主要是以受教育的年輕族群、藝文界以及追求特定方面成長的成人為主,而這些群眾普遍都會使用電腦上網瀏覽各方資訊,當然幾乎都是Youtube的受眾群。而民視最著名的八點檔台語連續劇廣受年長者的喜愛,基本上受眾會從七點的台語新聞一直看到八點檔結束,因此《臺灣吧》插在這兩個節目之間主要的受眾群就大約為六十歲以上的高年齡人口。 在了解節目主要觀看的受眾群後,以《臺灣吧》 臺灣世界史第8集主題『臺獨運動,曾經的那一次。』 為例,節目全程以動畫來簡明介紹台灣歷史,這種介紹風格類似於Youtube中的美國頻道《Improvement Pill》,會在影片中用一種現場即時手寫文字的方式快速地畫出示意圖,並配合迅速的語調與大量的旁白講解。但是這個頻道的節目雖然旁白快速,它的語調基本上會配合手寫的文字,觀眾即使跟不上旁白的速度,也能從正在手寫的標語中了解簡單的大意。 除了上述手繪動畫與快速旁白外,我認為《臺灣吧》不同的地方是,它引用大量的網路用語,並不是大量注意符號的火星文,而是網路論壇會用的口語化文字與表達方式,比方說臺灣吧這個概念就是想用一間傳達臺灣知識的酒吧,是一個非常奇異的發想,又例如在描述正文時,時常天馬行空地穿插許多與大眾生活或通俗文化常見的物件用語,比方講述歷史上第一個台獨運動時,說道:「有總統、副總統也有、大將軍也有,珍珠奶茶也有.....。」,然後又再跳躍式地講解那個時候還沒有珍珠奶茶。 這些表達方式其實都是為了要口語化,用所謂的無厘頭方式來搞怪,破壞原有的正經八百的敘述邏輯。這種方式也許在年輕族群的Youtube平台上有所受用,但是在年長者為主的民視八點檔前半小時的時段,是一種非常